关于怀念过去
写于 2023-02-22
实际上, 很多时候我会怀念过去. 例如, 怀念大一上学期: 当时还有疫情, 我可以不用想那么多出去玩的事情; 怀念大一下学期: 怀念当时有好听的课程和有趣的练习题; 怀念回学校: 没有那么多的打断, 没有那么多的奇怪事情要做; 怀念回家: 没有课, 可以找同学玩...
实际上, 如果仔细理一理的话, 其实会发现, 只不过是感觉开心的部分占的权重高一些罢了. 如果仔细想一下, 疫情还在的时候, 每次以``购买生活用品''为理由出校坐公交车都要提心吊胆的; 大一下学期, 当时纠结了很多的课程上面的事情, 还有决定退出算法竞赛; 回学校的时候, 实际上与之而来的杂七杂八的事情就会出现; 回家的时候, 有时候初等甚至唠叨的父母也会让你被打断到怀疑人生...
明明知道有这样的一些好处和坏处, 为什么我还会在某个时间点如此憧憬回到那个状态呢? 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新鲜感. 我在一个状态待久了, 难免变得疲惫, 变得更加机械, 变得更加麻木. 这样的状态切换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打破这种麻木感.
我写这个内容的时候, 正好是大二寒假. 可能以后我也会像以往那样怀念现在, 但也可能不会. 如果真的要怀念的话, 可千万别忘了非常满的课表, 有一段时间非常 anxious, 去主城区非常不方便的这些事实吧!
明天就是我在郑州待的最后一天. 总觉得我该做点什么, 也总觉得我什么也不应该做. 为了思考这个问题, 我决定再用半个小时的时间仔细想想 -- 虽然这种想象大概率来讲就是浪费时间, 明天还是会按照一种半随机的方式进行.
转发的群聊聊天记录
- S: 怎么样自然地去除或者削弱内卷环境下养成的过度焦虑感, 这是否属于一种逃避? 而很多人本身就没有这样的感觉
- N: 这说明你掉进了一种能力者的圈套,你不知道更重要的是加入能力的游戏之中还是做自己的事情, 少和喜欢吹牛逼的人呆着,多和喜欢分享好东西的人呆着. 离卷人远点.
- T: 似乎对竞争的高焦虑被认为是“做题家的特性”,while I absolutely averse being identified as so, 以及事实上我的成长环境完全不能算是“小镇做题家”
- SJ: 为什么要执着竞争
- S: (回复SJ) 我对此没啥兴趣
- TF: 做题家不是指觉得做题成功=世俗成功,如果世俗没成功就是全世界欠我的那种人么, 怎么扩大化了
- N: 摆脱做题家心态并不是“迎接做题”或者“逃离做题”,而是“回到”(??)没有做题的时候——或者说你都知道了“没啥兴趣”
- K: 怎么扩大化了
- SJ: 可以做到“为了某某实际效用而学习”
- N: 那就坚持对它没啥兴趣, (“回到”这个词很糟糕
- S: 但是不参与竞争就会缺少资源, 缺少资源就没法做我喜欢的事
- KN: 如果你就喜欢做题,但是不认为做题成功=世俗成功,那就接着做
- S: 有道理, 谢谢qwq
- N: 没有“做题”,引号忘了加. 说白了就是拒绝承认这一种出现在这里的“做题”是你正在完成的事情
- L: 我更喜欢用焦虑提供一种张力,推人跑, 虽然可能对身体不太好
- S: 但是我即使不焦虑也很愿意干活, 焦虑只会难受
- W: 其实张力也行,这词很多时候说的是一个概念或者一个东西能容纳多种冲突和矛盾
- SY: 我感觉我经常恶性循环 越焦虑越不想做 然后更焦虑 习惯性的逃避了
- G: 唉。
- TB: 找个温柔的群发发癫
- SY: 我觉得做题家好在做题水平也是高的 我感觉我就像飘在炼狱里的鬼魂一样
- S: 我个人对做题家的看法是“竞争成瘾、竞争为目的”
- SY: 啥像样的都没有 我感觉国内年轻人精神问题确实大部分都是这来的
- SY: (回复S) 哪怕脱离应试教育这也常见 比如打游戏啥的
- SP: 打rank有时候也好玩 只要不觉得所有东西都要带rank就好
- S: 一大程度上是环境因素 所谓“成为人上人” 成了教育的内核
- X: 打游戏 rank 的核心目的难道不是“旗鼓相当的对手”(x
- SY: 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玩不起开挂的比例就大很多
- X: 良好的 pvp 需要互相提供游戏体验
- J: 打游戏就是要赢
- S: (回复SY) 这是我所说的的非常直接体现 开挂没有游戏乐趣,开挂的高排名也不会带来什么利益
- SP: 爬rank本身就是体验的一部分 你看osu除了rank什么都没有